2022年8月8日,《江西日報》理論版刊登我院黨組成員、副院長魏國汶文章:振興鄉村文化 培育文明鄉風?,F將全文轉載如下: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,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,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,重視法治建設,健全鄉村治理體系,深化村民自治實踐,有效發揮村規民約、家教家風作用,培育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?!编l村振興,既要塑形,更要鑄魂。新時代新征程上,鄉村振興要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同時,在振興鄉村文化、培育文明鄉風方面做好文章,不斷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。
堅持黨建帶群建。推進鄉村文化、鄉風文明建設,既需要通過自上而下黨組織的發動、引導,確保不偏航、不走樣,也需要通過自下而上的廣大農民的自主、廣泛參與,確保建設過程動力足、可持續。要加強探索黨建帶群建的方式,不斷引導農民主動投身鄉風建設,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。首先,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文化、鄉風文明建設的領導核心。要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,持續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,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“主心骨”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。要積極組織開展文化傳播、交流、保護、推廣等活動,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,使其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,起到“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”的效果。其次,農民群眾是鄉村文化、鄉風文明建設的主體力量。要堅持以人為本,更加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,更多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,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他們參與鄉村文化、鄉風文明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。要發揮好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、互助性社會組織、新鄉賢、志愿服務者等的作用,引導農民自覺摒棄陳規陋習、樹立文明新風。
堅持傳統現代相融。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的《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》提出,要“立足鄉村文明,吸取城市文明及外來文化優秀成果,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,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不斷賦予時代內涵、豐富表現形式”。一是加強保護,延續生命力。幾千年的中國鄉土社會,培育形成了耕讀、飲食、手工、建筑、曲藝等一系列優秀文化。這些文化是深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、避免鄉村建設“千村一面”的關鍵所在。要保護好、傳承好農村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,使其不僅能夠在現代都市文化浪潮的沖擊之下得以存續,而且能夠與現代文明融合,從而釋放新的生機和活力。二是適度開發,增加價值力。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,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手段。要根據鄉村文化資源實際,結合創意設計、音樂美術、數字信息、情景演出、休閑旅游等開發方式,打造鄉村文化產業龍頭企業,挖掘鄉村文化價值,將文化產業融入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,積極賦能鄉村振興。三是加大傳播,提升影響力。要積極順應數字技術發展良機,將數字技術全面嵌入鄉村文化振興發展全過程,為鄉村文化振興插上“數字翅膀”。
堅持治標治本結合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,當前有的地方農村傳統文化逐漸式微,一些地方還存在賭博、攀比等不良風氣。振興鄉村文化、培育文明鄉風,要堅持預防為主、懲防結合,既削減存量,集中整治鄉村的各種亂象和違法違規行為;又遏制增量,根植農村深厚土壤,有針對性地開展符合農民生產生活實際、能夠吸引農民參與的文化活動,讓良好行為習慣、健康生活方式在農村落地生根。要順應工業化、城鎮化趨勢,強化以工補農、以城帶鄉,著力構建城鄉文化共同體,不斷探索振興鄉村文化、培育文明鄉風的新路徑。一方面,要大力發展農村新產業、新模式、新業態,打造農村宜居、宜業、宜游環境,持續吸引城鎮人員到農村消費、就業、創業,為城鄉文化融合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;另一方面,要通過加強宣傳教育,增進城鄉居民對文化共同體的思想認同,夯實情感基礎,為城鄉文化融合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。